在過去一年中,我國氫能有了較快發展,燃料電池等產業鏈各環節開始在地方密集布局,被業內視為“氫能元年”。近期,國家層面發布了多份與氫能相關的政策,從氫能寫入《能源法》,到燃料電池產業化示范應用提上日程,利好消息頻傳。
今年兩會上,氫能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熱度”,被多名代表和委員提及。其中,不少議案和提案直擊行業當前的“痛點”,并為燃料電池和整個氫能產業鏈的發展描繪了現實路徑。
核心技術有待突破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6500輛,建成加氫站超過50座,形成初創企業400多家。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2020年將達到1萬輛、2025年達到10萬輛、2030年達到100萬輛。不過,目前,氫燃料電池產業距離技術的成熟度和規?;l展還有較長距離。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指出,近年來,我國在基礎研究、核心材料、關鍵部件、制造工藝和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的成熟度尚未達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層級,產品級的核心材料和關鍵部件還依賴進口。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天津石化公司黨委書記李永林看來,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部分零部件技術和制造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關鍵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核心零部件還需要國產化。他建議,以政府為主導,聯合研發機構及企業,集中力量實現核心材料、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突破,打造自主化生態鏈,進一步降低成本,推動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條長,技術含量高,有必要對我國氫能產業鏈研發創新方面的短板進行梳理,”王鳳英建議,通過政府引導和財政投入,超前部署,加大氫能相關技術研發投入力度,提升核心技術及集成能力,同時設立氫能與燃料電池國家重大專項并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戰略。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表示,國家應從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更加重視氫能開發,系統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與生產,盡快躋身世界前列。建議國家重點確定2—3個具有突出發展優勢的國有或大型民營汽車制造廠家對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并扶持一批上下游企業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共同推動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