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風波確實不是臨時突發,我覺得是一樁醞釀已久的行業裂變。
這個裂變首先來自于我們照明界自身。
因為行業發展到今天出現了若干個窘狀——
第一、行業嚴重缺乏具有指導性的設計理論研究,學院派的教師和設計一線的設計師幾乎分列為兩個陣營,那些在金字塔尖的學者研究的學術和主流照明經濟市場幾無關系。這個行業發展成什么樣子,沒有一個行業指導思想能告訴我們過去、今天、未來該往哪個方向走,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哪里是下一步的方向?表現在國家提倡“智慧城市”,于是每年的論壇都在講智慧城市,大家圍繞一根燈桿講了很多年了。文旅熱了,大家一窩蜂去講夜游,殊不知夜游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游的內容和價值,不是星星點燈。5G來了,又要去談大數據和照明的關系。反正是什么熱門談什么,只為博眼球,而缺乏深層次思考。面對市場繁榮,對于出現的問題又集體失聲,做沉默的多數。
第二、經過這么多年的集中建設與突擊開發,照明市場有飽和的苗頭。照明已經不是一件對于百姓來說新鮮的事情,城市照明主體區域在不斷充斥燈光事件??梢哉f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再也沒有對于照明的迷惑或者尊重,照明的技術含量與美學追求被忽視,照明成為一件可以快速完成、進入門檻很低、類似于土建包工頭一樣的工作。
第三、社會大眾對于照明已從稀奇直到麻木。一棟樓或者一片樓亮起來,就是做的再妖嬈多姿,也不會引起大眾關注。于是你會發現為了更加引起社會矚目,我們會把照明體量做的更大,色彩更花,刺激更猛,燈具重復疊加。當社會大眾對照明這種以視覺現象為特征的行業產生心理疲勞的時候,這個行業確實已經岌岌可危。
造成關注度持續降低的一個原因是雷同度過高——千城一面,甚至是千燈一面,沒有人會對司空見慣的東西感興趣。
第四、做為從業者的普遍低素養助長了行業的頹敗。因為行業入行門檻很低,什么人都可以來做照明,至今沒有建立起一套類似于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的準入機制。我們對設計美學、文化美學、城市美學不重視甚至是無視,我們在生產審丑照明。雖然每年都有若干個以美學為追求的照明現象出現,但始終扭轉不過來行業急功近利的浮躁。我本來以為2018年上海外灘和浦東的照明會對中國城市有所啟迪,可以讓我們去掉大容量的媒體立面燈光以及五彩繽紛的夸張表現,讓城市照明逐漸回歸理性、溫良、有序、功能、趣味,而不是粗暴的以多裝燈為能事,以快速變現為能事。但是2019年的這些城市照明大事件,我們看到的還是資本的逐利以及慣常的套路。
第五、后城市照明時代應該有所突破,而不是沿襲舊規。城市有宏大敘事照明和人性化照明,我們卻過度迷戀宏大敘事。一個五千萬的照明項目在五年前是一樁天大的事情,五年后,五個億都不能令人滿足。是什么因素把這些照明工程公司慣成了這樣?我們的國民經濟總產值五年也沒有翻了十倍,怎么照明行業就會快速膨脹至此呢?
有一位工程業大佬告訴我,這一次風波之后,最難受的就是那些近兩年年產值在2億到5億的工程公司——人員規模有了,公司盤子搞得很大,招兵買馬,擴張地盤,換了辦公樓,正準備明年拼一下市場。多板塊經營——文旅、市政、燈具、室內、項目運營、重資產持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然后開始籌劃IPO,上市去圈錢?,F在突然市場極度萎縮,讓這些正在胃口變大的公司上下不得,小業務看不上,大業務又斷檔。
好尷尬啊。
前段時間受邀去湖南的一個地級市和行業主管領導座談,這是一座在湖南省城市照明開發較早,效果較好,燈光維護也最完整的城市,在省內城市照明板塊很有知名度。我這一次過去是傾聽城市照明管理者的新想法和新愿景,聽后令我受益頗多。我沒想到城市的管理者們已經拋棄了那種以大市政照明來彰顯城市形象的傳統做法(雖然這種做法只有短短幾年,如今就受冷遇,說明了市場變化的無情),而提出了“微景觀”“微亮化”的新思路。而且他們還切實可行去實踐了。例如城市正在大規模開展“廁所革命”,新建、改建很多街頭公廁,改建后的廁所成為社區的一個文化站點,里面配備了開水、咖啡、休憩設施,并且保證空氣清新達標。廁所的外圍結合綠地做了很多微景觀改造,同時布置一些燈光小品、地坪燈、投光燈將整個片區做的溫馨自然,活波可愛。
這種對待城市細微空間的做法正是我提倡的“人性化照明”。
人性化照明針對人居生活空間的宜居度、幸福度、健康度而提出。沒有盛大燦爛的燈光,卻能營造出令人感到親和、自然、小尺度的氛圍感。燈具構思巧妙,點位布局準確,控光處理干凈。這一點我受啟發于日本東京,我們可以看到東京街頭的燈光非常宜人,很多從商店、公寓入口、街頭綠植、庭院、酒店、和風餐廳等等場所里發出的光,柔和、親近、感性,沒有張揚和喧囂,很穩重也很溫暖。
做小尺度的燈光需要設計師的耐心,更需要工程公司沉下身子去研究、開發,不以求量為標準,而是以服務社會,改變心態為目的。那句老話說的好——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我們的城市太缺乏“人性化照明”,這一點也在這次的新聞聯播播報有所觸及,播報中強調對于提升人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事情要大力去做,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宏大和面子為準。我們之所以對行業和明天有深深的焦慮感,是因為害怕“一刀切”的做法,我們希望照明能回到“初心”,回歸照明的本質,回歸照明給人居生活帶來歡樂的狀態,回歸照明成為夜間經濟促進力的美好愿望。
換一種角度去思考,這一次的危機何嘗不是機遇?如果能讓這個行業再次凈化,讓大家沉淀下來,歇歇腳,然后輕裝上陣再出發,可能也是一件好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當整個社會對于照明的觀感都在轉向,只有照明人依舊麻木,看不到風向變了。
你還在自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