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成本低、節能又環保的電動汽車這幾年逐漸走進百姓的生活。在了解了全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后我們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的起步一般都是從商用車尤其是公交開始的。各大、中、小城市均是在國家政策指導下逐漸實現了公交車的電動化,如北京、深圳、青島及各區縣城市。
從2011年開始,深圳就建好并投入使用57個公交充電站,可供2000多輛公交車充電。在電動化發展的初期,公交公司自建的充電站基本可以滿足自身充電要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由于缺乏平臺化的系統管理,實際運營中的種種問題就開始暴露出來。
首先,安全生產難以得到保障。對公交公司而言,安全生產、管理規范、經濟運營是基本目標,其中最重要就是安全生產。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在日常運營中肯定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在缺少平臺化管理的情況下,電樁出現故障后需要人工報修,等待充電樁制造商的服務人員現場進行報文分析,才能開始維修,因此常常會出現維修周期長、影響到日常生產的情況。
當現場出現車輛無法充電的情況的時候,到底哪里出現的問題?現場的充電工描述是否準確有效?由于看不到故障代碼的上送和分析,充電樁制造商無法第一時間得知故障的出現,更無法準確判斷故障原因,如果現場人員與充電樁制造商的售后人員溝通不充分的話,就只能依賴樁企售后現場判斷或者是報文分析。如果所有問題樁企都第一時間響應,勢必會造成成本增高;如果不及時響應并解決問題,那么樁企的品牌信譽也會受到影響。
其次,自建充電站對外運營?麻煩更多。
很多公交公司的自建充電樁除了保證自身的充電,還逐漸開始了對外運營,但可能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這種現象尤其在民營縣級的公交公司比較常見,其充電樁對外運營并非完全開放,而是通常需要熟悉的人電話聯系,充電之后人工統計、現金結算,費時又費力,還會出現分時電價無法設置或無法統計、對外時間段無法廣而告之等等更多運營難題。
目前很多公交企業想要通過對外運營,實現資源共享或加快投資回報,但是苦于無平臺化管理,導致對外運營的效率偏低且人力管理成本較高。
再次,公交運營數據可視化難實現。
當一臺充電樁僅僅停留在人工服務、人工統計的狀態時,通過充電環節人們能夠獲取到的數據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但當電樁接入到一個智能化的運營平臺中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充電這個簡單的環節,統計分析出每臺車、每個充電樁的運營情況,包括充電電量、金額、車輛的電池損耗、充電樁的故障率、充電時間、車輛的定時充電等等。當然隨著智能化的普及,新建的公交充電樁實施了平臺化的管理。
智能化的平臺是你的另一個大腦
真正智能化的運營平臺所能做的遠不止電站和充電數據的監控,通過充電歷史數據的分析、充電樁使用效率分析、充電樁故障率統計分析、充電樁健康狀態分析可以幫助公交企業優化充電樁/站建設方案、控制充電站運維成本以及提升充電站運行效能。
在車輛充電的維度,通過車輛歷史充放電頻次分析、車輛歷史充電效率分析、駕駛行為/運營線路/氣候環境與電池充放電關聯性分析,可以幫助公交企業降低車輛的運維成本、改善司機駕駛習慣、優化線路運力調配,甚至可以輔助決策車輛的采購。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與節能減排的支柱產業,其中充電設施被國家明確為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是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電動化及智能化的不斷普及和深入,充電平臺化管理可以更好地幫助公交企業管理好自建充電站以及運營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