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讓智能化生產成為必然
制造業是實現工業化的原動力,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支柱??v觀工業轉型發展的路徑,制造業的變革與科技的進步密不可分。18世紀后期,蒸汽機的發明應用掀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以工業、機械制造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20世紀初期至60年代,電氣化與自動化技術將制造業帶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了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模式,衍生出標準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到了電子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得以廣泛應用,自動化控制程度大幅度提高,機器逐步替代人類作業,出現了計算機集成制造、精益生產模式。21世紀開始,第四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工業生產的結合,智能化成為世界制造業發展的新議題。如今,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和核心內容。為了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搶占先機,世界各國紛紛加快智能制造的發展腳步。2013年,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推出“工業4.0戰略計劃”,探討智能工廠、智能生產主題,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的工業轉型競賽。2012年,美國發布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也談到了這一問題。與此同時,日本的“科技工業聯盟”、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也先后面世。
由此觀之,新技術的產生帶來制造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催生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當下,計算機、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也以智能工廠為載體,改變著傳統制造業的樣貌。
智能化發展是破除制造業困境的利器
我國是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制造大國,卻不是制造強國。近年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國制造企業正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當前,我國勞動力成本迅速攀升,產能過剩問題較為明顯,自主創新能力整體不強,生產效率較低,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企業內外部的嚴峻環境不言而喻。身處制造業的第三梯隊,中國制造企業要想抓住發展機遇,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大力發展智能化。
實際上,自“互聯網+”戰略推進以來,我國已經在逐步嘗試、推廣以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來促進傳統行業的變革。2015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五大重點發展工程之一,強調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把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在《中國制造2025》描繪的藍圖中,在中國建國一百周年時,中國要從制造大國成為世界一流的制造強國。
如今,物聯網、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預測性維護、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迅速興起,確實為制造企業智能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也有不少企業已經走上“降本、提質、增效”的智能化轉型升級道路。
然而,目前來看,前景廣闊的智能制造之路并不平坦順暢。一方面,智能制造產業鏈中,無論哪一個環節,都要求較高的一次性投入,這對多數企業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企業缺乏成功經驗,企業之間缺乏協同,各自為政,智能化發展的效果必然不會太好。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制造業的智能轉型仍未突破傳統思維,亟需一個有機互聯、智能驅動、可推廣持續的產業生態和一體化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格力的創新探索為升級智造提供范本
近日,格力電器聯合中國聯通、民生銀行、深圳建筑總院發布了中國智能制造全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路徑。
(圖為2019中國智能制造全產業鏈應用大會現場)
筆者了解到,該方案早前已經在格力的長沙基地全面應用,并將整個工廠的自動化率提升到62%。長沙格力的智能綠色工廠,依托自主開發的工業互聯的G-FMS和能源互聯的G-IEMS系統,實現精益化、自動化、信息化、綠色化生產,有效支撐柔性生產,消除無效浪費,指導合理排產,成為全國電器生產行業自動化程度最高、智能化技術最新的工廠標桿。
歷史與現實不斷證明,建設制造強國必須重視智能化發展。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歷史機遇,格力電器聯合中國聯通、民生銀行、深圳建筑總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制造全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平臺,用事實表明了智能化發展的巨大價值,加速助推廣東省乃至我國制造業發展轉型向中高端邁進,助力中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