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號:ZL2007100112191.1 200920015341.0
明顯優于現有技術之處在于葉輪直徑相同,扭矩可成倍提高,發電能力成倍提高,機械強度成倍提高,結構簡單,只是現有風電機造價1/4,運行維修成本低。本專利突破了風電領域8個重大難題(請參閱附圖):
一、根據葉片越長扭矩越大,葉片長度每增加20%,發電能力提高一倍這一原理,本專利采用3支點葉片與現有單支點葉片相比承受能力增強若干倍,現有技術根本不可能解決的難題,葉片可以制造更大,所述葉片3支點如圖1所示,支點1葉片連接件○11,支點2轉動支撐圈○8,支點3輪緣○5。
二、根據葉片上半部升力是下半部的75%這一事實,本專利傳動支撐圈○8與輪緣○5之間設有多個副葉片○17與現有技術比葉輪直徑相同,扭矩可成倍提高。
三、對于超大型葉片本專利葉片可分段制造,分段運輸,現場組合,解決了現有大型葉片制造、運輸、吊裝等多個難點。
四、根據曲面比平面升力更大這一原理,本專利帶折角的葉片,風與葉片之間多了一個作用力,由此您可聯想到,大型客機機翼后部可控制飛機升降的活動翼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在增加葉片強度同時增強葉輪扭矩。通過實驗證明,效果非常明顯。
五、本專利采用發電機總功率分解的方法,例:總功率10兆瓦可以為5個2兆瓦發電機,5個發電機均設置在葉輪支撐架○10周邊,可隨時切出、切入。在大風時切入發電機多,葉輪支點就多(增加載荷),弱風時切入發電機少(減少載荷),啟動風速就低,可做到零載荷啟動。不影響整機運轉就可以將須維修的發電機隨時切出、切入,具有維修方便,發電機輪在傳動過程中只是起到輔助支撐,各發電機之間另設有帶剎車盤支撐輪做為主支撐。
六、部分斜拉索套裝加固套管○16使之中心軸○1與傳動支撐圈○8、傳動支撐圈○8與輪緣○5之間,分別形成多個三角支撐增加葉輪強度。
七、本專利采用含油型軸承座,軸承是在潤滑油中轉動,維護時只須排出污油,注入新油即可,軸承可終身使用(20-25年整機使用期限內)。
八、所述的聚風罩可產生巨大能量,是呈半漏斗形,對超大形機組容易實施。其一大大緩解了前機尾流對后機的影響,其二可將下半部葉輪風力提升至與上半部葉輪風力基本接近或超出,所以您可以理解為葉輪整體向上翻轉一個高度,因此本專利設置較底即可獲取高效的風能,本專利不但可設置于風場,還可設置于城市近郊區及廠區內自供電,解決了風電輸送遠,并網難這一問題。
綜上所述,本專利解決了現有技術根本不可能解決的難題,葉輪具有超強的機械強度,巨大的葉輪扭矩,雙重的傳動支撐方式,分解式的發電機設置,分段組合的葉片結構??梢哉f本專利是超大型風力發電機最佳設計。與現有2兆瓦風電機比較,葉輪直徑相同,本專利可做到6-8兆瓦,若增加葉輪尺寸(本專利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增加葉片尺寸)可以做到30兆瓦。結構簡單、無需現有風電機、機艙內的大部分部件,只是現有風電機造價1/4左右,具有造價低,運行維修成本低,使風電成本底于火電,成為最廉價,且取之不盡清潔能源。具有絕對的競爭力。
整機結構概述:
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機就像摩天輪那樣巨大,與之不同的是輪緣周邊沒有轎廂,斜拉索之間設有葉片,形成葉輪,葉輪中間(中心軸與輪緣之間)設有傳動支撐圈與葉輪后部支撐架周邊所設多個發電機輪直接嚙合,起到支撐葉輪和傳動發電機的雙重作用,而無需變速齒輪箱,傳動比就可達到1:120。葉輪前面設有呈半漏斗形聚風罩,聚集葉輪中下部風力,解決了因葉片所處上下位置不同風的受力不均所產生的葉片抖動及噪音。整機均設置在類似大型起重機轉盤式平臺上,可隨風向變化而調整方向。
本發明人思路重點不是在技術成熟的發電機如何提高發電能力上,因為技術成熟的發電機就是提高百分之零點幾都是很難的,提高百分之幾會震驚世界,提高幾倍那是天方夜譚,只有在方式方法上有巧妙的創新、技術上才有重大突破,才能實現發電能力成倍的提高。本專利試產成功之日就是我國風電技術領先世界之時。為2020年我國單位GDP減排40-45%目前實現而努力奮斗,未來世界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競爭,一項專利技術可以壟斷市場獲取高額利潤,可以說誰掌握了專利技術誰就撐控了市場,對首位合作方給予最惠待遇。
無風險合作方法:
為了您投資的可靠性,經發明人書面同意,您可以用很少的投入,先試產一臺小型機,驗證技術可靠后您認為可以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再談專利轉讓,此辦法投資風險極小,一但試產成功會給您帶來巨大的商機,合作方式由您選擇,如您對本專利有合作意向,本人可提供詳細的專利文件及技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