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是趨勢,補貼政策也需要繼續堅持。補貼政策調整的目的,其實還是讓消費者以適中的價格用上技術和質量更高的新能源汽車。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醞釀進一步收緊的消息引發了多方關注。有媒體報道稱,有關方面正研究調整2018年中央財政補貼政策,傾向鼓勵高里程、低能耗車型。而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產品補貼或將非常之低,新能源客車與專用車的補貼額度則有明顯下調。同時,也有消息稱,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面臨取消。
消息雖然有些差別,但從近段時間以來來自各方的消息來看,輿論均比較認可:就是補貼政策要進一步調整,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細分,強化對先進技術和產品的補貼。補貼應該更加傾向于能量密度高的產品。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補貼分為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政府補貼兩部分。2010年,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地方財政對充電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購置和電池回購等給予支持。不可否認,正是因為有央地財政補貼的大力支持,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才得到了迅速增長,整個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需要調整。一是,一些地方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騙補事件”。2016年底,工信部等四部委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方案要求地方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隨后,各地陸續明確了地方補貼標準。其中,北京、天津私人領域按國標50%補貼。
“地補”不超過中央補貼50%,顯然透露出政策調整的信號。而在調整以前,以一輛6-8米純電動中巴車為例,國家補貼標準為30萬元/輛,很多地方按照1:1補貼,則一輛車僅補貼就能拿到60萬元。這么高的補貼讓很多車企垂涎欲滴。一些缺乏技術含量的企業發現,“騙補”遠比改進工藝、降低能耗更加有利可圖。
二是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試行數年之后,需要向更高階段發展,需要更加充分考慮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方面的作用,并提高補貼政策在技術進步和產業引導方面的效率。近年來,實際上不少企業推出了大量的低端新能源汽車,技術含量不高,卻依靠補貼而活得很好。而未來的補貼則應該更加體現對優質企業和先進技術的支持,而不宜再給那些濫竽充數者以機會。
可以預期,補貼調整后,或將出現新能源汽車落后產能被淘汰,以及一部分企業競爭失利退出市場的情形。一些依靠財政“輸血”成為名牌的企業,甚至可能從市場消失。但無論如何,新能源汽車的健康、持續發展,仍有賴于充分的市場發育、公平的市場競爭;而補貼更有效率,則會更加符合市場的趨勢。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是趨勢,補貼政策也需要繼續堅持。而補貼政策調整的目的,其實還是讓消費者以適中的價格用上技術和質量更高的新能源汽車。
文章來源:中華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