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去產能政策導致工業企業利潤對制造業投資的領先作用有所弱化。在之前的《從企業盈利看未來制造業投資》專題中指出,工業企業利潤對制造業投資有一定預測意義,領先時間在一年左右,但兩者走勢在2014以后呈現出一定的背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場和行政化去產能政策的導向下,產能過剩行業受到較大沖擊,投資增速不斷下滑,利潤對于投資的信號作用不斷減弱。
四大行業可以被用來預測制造業投資:化學原料、非金屬礦物、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按照各行業絕對值和變動幅度,選擇了四個主要行業來擬合整體的制造業投資: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結果證明,除了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年份外,四個行業擬合出來的制造業投資與實際值走勢基本一致,因此通過預測這四個行業在2018年的走勢,進而對明年整體制造業投資做出判斷。
可以將上述四大行業分為兩類:產能過剩和非產能過剩行業,其中化學原料和非金屬礦物屬于產能過剩行業,而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業是非產能過剩行業。受去產能政策的干擾,產能過剩和非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邏輯出現很大的差異,因此接下來在預測行業未來投資走勢時,將分別予以討論。
產能過剩行業:未來去產能政策保持穩定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投資增速或將小幅回暖
今年產能過剩行業呈現出利潤高增速,但投資低迷、甚至落入負增長區間的特征。今年前十個月,非金屬礦物制造業和化學原料累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23.2%和37.9%,而對應的投資累計增速卻只有1.1%和-3.8%。行政化去產能政策的持續落實推高了價格,帶來了相應行業利潤增速的抬升。而利潤的高增長之所以沒有帶來投資額的相應增長,我們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之前很多企業對未來去產能政策的不確定性較為擔憂,所以投資活動并未大規模開展;二是產能過剩行業大多以國企為主,這些企業歷史負擔較重,盡管今年利潤恢復情況較好,但新增利
展望未來,明年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或出現回暖的可能,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經過一年的消化,企業歷史欠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并且隨著三供一業等企業辦社會職能的逐步移交(三供一業移交是指國企將家屬區水、電、暖和物業管理職能從國企剝離,國家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企業未來能夠用于投資的資金將有所改善。
其次,明年去產能大概率將保持平穩,疊加產能過剩行業日益出清,大企業兼并意愿較強。我們以煤炭行業為例,根據之前的調研情況,煤炭企業目前限產情況較最嚴厲時期已經有一定放松。并且考慮到未來煤炭價格如果繼續上漲對中下游利潤擠壓作用,因此明年去產能政策大概率將保持平穩,這也給了企業恢復投資力度以信心。此外,伴隨著這兩年的去產能進程,部分中小企業受產能落后和過剩產能的影響,面臨關停壓力,而行業巨頭在盈利有所改善之后,兼并意愿有所增加,這也會加大后續投資需求。
文章來源:中華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