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發達國家在鐵路和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方面進入了更新換代的時期,眾多發展中國家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也在大力發展客貨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業內人士預計,在未來的10年-20年間,平均每年新增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萬公里左右,世界軌道交通行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對此,專家認為,面對廣闊的國際軌道交通市場和激烈競爭并存的情況,中國高鐵應該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鐵路“走出去”具有技術、資金、機制和成本四大明顯優勢。
通過對國外高新技術的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和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全面掌握高鐵完整技術的國家之一,積累了高鐵運營管理的豐富經驗。到目前為止,中國鐵路系統幾乎涵蓋了所有情況下的鐵路工程,而每年超高客流量成功運送也檢驗了中國高鐵運營體系的韌性和強度。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亞投行作用的逐漸發揮,其杠桿作用已經越來越明顯,不僅成功地撬動了穩定已久的國際工程建設投資體系,推動世行、亞行等重新審視這些年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作用的缺失和不足,并成功地將資金和技術的優勢融合在一起,英、德、意、法等歐洲技術和經濟強國的加入也帶動了更為完善的金融體系和更為合理的技術競爭。
中國高鐵走出去,機制和成本優勢也非常明顯。
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大力推進鐵路、核電等產能和裝備行業“走出去”,并建立了跨部委、跨行業的“走出去”戰略協調和管控機制;進一步明確了政府作為牽頭部門,加大了國家在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配套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放寬了境外投資審批權限,全力推動相關產業“走出去”。
再從中國高鐵的建設成本來看,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時速350公里的鐵路項目建設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僅相當于國際常規建設成本的43%;時速250公里的項目建設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相當于國際常規成本的30%左右,成本優勢明顯。
文章來源:新華網